固态电池:一场2000亿豪赌,谁能笑到最后?

author 阅读:78 2025-03-18 22:57:38 评论:0

固态电池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期,全固态电池技术交流大会的召开以及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全固态电池试点生产线的发布,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受此影响,固态电池的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场技术革新和市场扩张的盛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A股上市公司的“竞赛”也随之进入白热化阶段。 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选择,实则是材料体系的颠覆性重塑。目前,全球固态电池技术主要分为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三大流派,各有优劣。

技术路线:氧化物、硫化物与聚合物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佳峰指出,氧化物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好、适配高电压正极材料、制造成本较低,但界面接触差导致循环寿命短,室温电导率低,需添加液态电解液或导电聚合物改善性能。赣锋锂业是该技术路线的代表企业。

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优势则是离子电导率最高,能量密度潜力大,适配全固态体系,但化学稳定性较差,制备成本高。亿纬锂能和华为均有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多家上市公司同时布局了多条技术路线,力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市场规模:需求推动下的指数级增长

日本市场调查机构富士经济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约为54.19亿元人民币,是2023年的4倍,而到204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长至约4073.51亿元人民币,达到2023年的299.2倍。

张佳峰认为,市场规模的指数级增长源于双重需求的驱动: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36%后,对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也对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产生了刚性需求。 面对固态电池的广阔市场前景,A股上市公司纷纷加速布局,力求在这场技术竞赛中脱颖而出。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构筑壁垒

头部企业凭借其核心技术优势,正在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例如,宁德时代增加了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研发团队已扩充至1000人以上,并计划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比亚迪研发的全固态电池采用交错层叠设计,提升性能,续航里程可达1200公里。国轩高科则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该电池采用了微纳化固体电解质、超薄膜包覆单晶正极和三维介孔硅负极材料技术,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商业化进程

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链企业也积极加入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中。

中科电气资本管理中心高级经理卢焱表示,固态电池的不同技术路线对负极材料的需求有所差异,硅碳负极和锂金属负极等都可以在固态电池中应用。目前,公司在相关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方面均有开发和产品布局,其中硅碳负极已建设完成中试产线,并有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布了固态电池的相关进展。例如,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三元产品均可用于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并与下游固态电池厂商进行了积极对接;三祥新材已经在锆基产品上形成了产能、技术和成本优势,并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开展了业务合作;上海洗霸储备了硫化物、氯化物等固态电解质的其他固态电解质粉体技术路线。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时点的临近,全球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的市场版图或将迎来重塑。张佳峰认为,固态电池的竞争本质是制造体系的竞争。在产业和资本的双重推动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快车道。在这场决定未来十年能源格局的竞赛中,技术路线的选择与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将成为企业能否复制锂电池辉煌的关键因素。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