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力挺Sonic:DeFi能否重燃?TVL暴涨、AI加持,是机遇还是泡沫?

Binance 扶持下的 Sonic:DeFi 重返巅峰?
“猴市”中的逆势增长:被低估的 Sonic?
在加密货币市场如同“猴市”般上蹿下跳的背景下,Binance 近期宣布将 Sonic 链集成至 Binance Wallet,并对在 Binance App 或 Binance Wallet 上交易 Sonic 生态代币的用户提供空投奖励。这种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引发了对 Sonic 真实价值的重新审视。当其他项目在市场波动中挣扎求生时,Sonic 似乎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韧性。上线仅 4 个月,TVL(总锁定价值)便突破了 20 亿美元大关,而其代币$S,更是守住了 15 亿美元市值的支撑位。这不禁让人怀疑,Sonic 是否被市场严重低估了?它的真实价值究竟几何?难道仅仅是靠着 Binance 的扶持才能在熊市中苟延残喘?
生态爆发与 Binance 的暧昧:DeFi 的文艺复兴?
Sonic 生态的逐渐丰富,加上 Binance 的鼎力支持,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大胆的猜想:Sonic 是否能在当前缺乏新叙事方向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将 DeFi(去中心化金融)概念重新带回巅峰?要知道,DeFi 曾经是加密货币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但随着各种新概念的涌现,DeFi 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如今,Sonic 似乎想要接过 DeFi 的大旗,重新点燃市场的热情。然而,这种热情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 Binance 制造的幻象?Sonic 的崛起,是 DeFi 的真正复兴,还是又一场昙花一现的炒作?这背后,Binance 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真诚的扶持,还是另有所图的布局?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Season 2 积分模式:一场精心设计的 DeFi 游戏
TVL 暴涨背后的“积分诱惑”
三个月前,笔者曾撰写过一篇关于 Season 1 时赚取积分的指南,其中提到了 Silo Finance、Ring 等主流平台的收益策略。当时,Sonic 丰富的 DeFi 生态已经使其 TVL 在一个月内增长近 5 倍。而三个月后,Sonic 的 TVL 再次增长了近 3 倍,从 8 亿美元一跃增长至 22 亿美元资金,近三个月全链净流入量第一。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让人不得不感叹“积分”的魔力。然而,这种靠“积分”堆砌起来的繁荣,究竟是真实的增长,还是虚假的泡沫?用户追逐的,究竟是 DeFi 的价值,还是“积分”的奖励?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增长模式,又能持续多久?
新积分规则:激励创新还是扼杀活力?
Sonic 在 5 月 6 日至 5 月 8 日于 MAK Museum 以及 Museum of Fine Arts 举办了 Sonic Summit,高规格的艺术氛围被参与者连连夸赞。而正是在会议上,Sonic 项目方同时宣布了第二季的积分规则,相比于前一季度更加的规范化以及可视化。每个 App 能获得的 Gems 数量取决于其最终得分「App Final Score」,而最终得分由三个核心指标相乘得出:App Gem Score(A)、Point Score(B)和 Revenue Score(C)。这种看似科学的积分规则,实则隐藏着项目方的“小心思”。通过对不同类型 App 的战略倾斜,项目方可以引导生态的发展方向,控制市场的走向。然而,这种人为的干预,真的能够促进创新吗?会不会反而扼杀了市场的活力,让 Sonic 成为一个被“计划”好的 DeFi 乐园?
项目方的新“KPI”:全能战士还是庸才集中营?
更新后的 Gems 规则更加全面的去激励了用户与生态的粘着度,但同时也提高了项目方需要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可能会迫使现有团队的升级,或者更多优秀团队的加入。然而,这种“全面发展”的要求,真的能够让项目方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吗?会不会反而让项目方疲于奔命,最终沦为一个“庸才集中营”?在“A × B × C”的公式下,项目方为了追求更高的积分,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用户的利益。这种“KPI”导向的模式,真的能够打造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 DeFi 生态吗?
Sonic Summit:一场加密世界的“楚门世界”?
Jailbreak:程序员与“嘴炮”的对决
在 Sonic Summit 期间,Sonic 还举办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游戏,不会编程的用户「Users」可以通过「诱骗 AI」参与,而会编程的开发者「Devs」则可以利用智能合约的漏洞解题。最终,用户「Users」利用提示词成功突破 AI 守卫的防御找到了私钥而获得约 30, 000 美元的奖金。这不禁让人觉得有些讽刺,在技术至上的加密世界,最终获胜的竟然是靠“嘴炮”的普通用户。这难道不是对“技术信仰”的一种嘲讽吗?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楚门世界”,项目方操控着一切,而参与者只是在既定的规则下进行表演。
金牌赞助商:谁在为 Sonic 站台?
本次活动的赞助商根据赞助的「深度」分别分了几个等级「金」、「银」、「铜」,而下最多血本的三个「金主」都大有来头:Galaxy、SwapX 和 ICHI。这些“金主”的加入,无疑为 Sonic 增添了不少光环。然而,这些赞助商真的只是出于对 Sonic 的认可吗?还是另有所图?他们与 Sonic 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利益纠葛?这些问题,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SwapX:华丽的 DEX 外壳下,隐藏着怎样的野心?
SwapX 是 Sonic 上的多功能型 DEX,集成了 Algebra 的 Integral V4 平台「类似于 Uniswap V4 的 HOOK」,集中式流动性机制、自动化流动性管理和插件式架构,这几种技术的结合带来低滑点高深度的交易体验。然而,这些华丽的技术外壳下,隐藏着的又是什么?SwapX 的目标,真的只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易体验吗?还是想要借助 Sonic 的生态,实现更大的野心?
ICHI:看似友好的合作,实则各怀鬼胎?
ICHI 也是 Sonic Summit 的金牌赞助商,不仅如此,ICHI TVL 的 7100 万美元其中有 4600 万美元属于 SwapX。双方的深度合作可能在接下来会为 Sonic 带来更多的生态延展。然而,这种看似友好的合作关系,真的牢不可破吗?在利益面前,又有多少合作能够经受住考验?或许,ICHI 与 SwapX 之间的合作,只是各取所需,各怀鬼胎而已。
Binance Alpha:一场“带血”的狂欢
TVL 狂飙:是真需求还是虚假繁荣?
5 月 1 日 Binance 宣布 Binance Wallet 集成支持 Sonic 主网。在公布后,Sonic 上各个协议的 TVL 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根据 Nansen 的数据来看,Sonic 在 7 天内的活跃地址数直接迎来了 289% 的增长,该链的手续费也增长了 72%。这无疑是给 Sonic 打了一剂强心针。然而,这种 TVL 的飙升,真的是由真实的市场需求驱动的吗?还是仅仅是 Binance 带来的“虚假繁荣”?一旦 Binance 停止输血,Sonic 又将何去何从?
交易大赛:韭菜的盛宴,庄家的狂欢?
5 月 8 日,Binance 正式公布了 Sonic 链上交易大赛,总奖励约 220 万美元。这种高额奖励,无疑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参与。然而,这场交易大赛,真的是用户的盛宴吗?还是庄家的狂欢?在交易大赛中,普通用户往往沦为庄家收割的“韭菜”,最终血本无归。这种“零和游戏”,真的能够促进 Sonic 的发展吗?
高磨损:Binance 的“善意”还是“恶意”?
但在活动初期许多社区用户反应在 Biance Alpha 交易的磨损过大,更有甚者磨损超过了 50 美元。可能也是本次活动中 Binance 官方对限价订单特别奖励双倍权重的原因之一。这种高磨损,究竟是 Binance 的“无心之失”,还是“恶意”操纵?为了获得空投奖励,用户不得不承担高额的交易成本。这种“带血”的狂欢,究竟是谁在获利?又有哪些人成为了牺牲品?
Sonic 生态:泡沫之下,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硬核”?
Sliver Swap:看似创新的“拍賣”,实则换汤不换药?
SilverSwap 是 Sonic 链的 DEX 和 DeFi 组件,提供集中流动性、拍賣功能「Flare/Snatch」、集成桥接、永续合约交易以及针对流动性提供者的高额费用奖励,并计划推出 LaunchPad「LSW」。其 Flare 和 Snatch 拍卖模式,看似新颖,实则只是在传统 DEX 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微创新。这些“创新”真的能够解决 DeFi 领域的核心问题吗?还是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噱头?
Hedgehog Protocol:押注市场情绪?又一个“伪需求”?
刺猬协议提出交易市场情绪,也就是 BASEFEE。他们通过激励交易者选择不太受欢迎的一方来保持市场平衡。用户可以利用它们来衡量市场情绪并寻找套利机会。然而,这种“押注市场情绪”的概念,真的有实际价值吗?BASEFEE 就像资金费率在永续期货物市场中多头和空头头寸之间交换的定期支付的功能一样。他们通过激励交易者选择不太受欢迎的一方来保持市场平衡。用户可以利用它们来衡量市场情绪并寻找套利机会。这种想法,会不会只是又一个“伪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又会面临哪些挑战?
XAlpha:AI 指标?噱头大于实际?
XAlpha 推出网页插件可以在 X 中翻阅帖文时展示包括作者见解、代币标签提及、相关代币以及之前标记过的账戶的关联等增量信息。在 AI 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各种“AI 指标”层出不穷。然而,这些“AI 指标”真的能够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吗?还是只是开发者制造的噱头,实际价值有限?
AllianceHub:AI 红娘?加密世界的“非诚勿扰”?
AllianceHub 基于大量的加密项目数据进行训练,用 AI 分析跳过项目之间的个人联系「BD」或人工研究,直接让 AI 系统处理项目的多层面信息,然后分析出项目之间合作的契合度以及可能性。这种“AI 红娘”的想法,听起来很有趣。然而,项目之间的合作,真的能够仅仅依靠 AI 的分析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沟通,在合作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Shiami:DeVibeFAI?AI 能否拯救 DeFi?
Shiami 将 DeFAI 晋升至 DeVibeFAI,「Vibe」一词在最近 AI Agent 的热潮中十分常见,Vibe Code 意指无需编程基础仅通过自然语言进行编程的概念。其主要功能涉及自动收益策略「智能分配至表现最佳的策略」以及自动重新平衡「定期在最高 APY 池之间自动重新平衡」。在 DeFi 领域,AI 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AI 真的能够解决 DeFi 领域面临的所有问题吗?AI 能否拯救 DeFi?我们拭目以待。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